2021数博会揭秘——数字版权创新发展基地将落户成都
2021-09-17 18:38:17
2021年9月23-25日,成都数字版权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将要在西博城举办。
作为中国版权产业全国展会中唯一的数字版权交易的国家级专业展会,也是国家版权局授权四大行业展会之一的数博会已经连续两年落地成都,而接下来的第三届数博会,同样将在成都举办。
随着时间的临近,数博会上会有哪些活动,也逐渐揭开了帷幕。
其中一个重磅消息,就是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将要在成都的天府新区落户。
中宣部版权管理局自2019年起开展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简称基地)试点工作,已先后在深圳前海、上海浦东设立,并于今年批准在四川天府新区设立全国第三家基地。未来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将大力支持三个基地在版权经济全领域探索创新、先行先试、推进“放管服”改革,以点带面推动全国版权营商环境的创新优化。
成都作为全国首个版权示范城市,拥有国家级版权示范园区(基地)3个、示范单位1个,省级版权示范单位3个,市级版权示范园区(基地)4个、示范单位49个。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与国家版权局联合颁发的“中国版权金奖·管理奖”。2019—2020年,成都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实现1545.55亿元;版权产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为150.24万人,占全市城镇单位就业总人数的15.59%;版权商品出口额为81.97亿美元,占全市商品出口总额的14.54%;2020年成都版权登记总量达14.9万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69725件,同期增加25200件,同比增长56.6%,排名全国第五。
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落户成都,显然和成都优质且丰富的版权资源分不开关系。
而作为落户地点的天府新区,近些年来,也取得了不俗的发展成果。
经济增速靠前
2014 年—2020 年 GDP 从 1681 亿元增长至 3561 亿元、平均增长 8.5%,累计完成固定资产 投资 1.29 万亿元、年均增长 10.3%,
提前两年完成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 2022 年奋斗目标,经济总量居 19 个国家级新区第 5 位。居国家级新区第 5 位。
发展质量提效
产业结构:2020 年三次产业占比为 1.7:40.3:58
产出效益:人均 GDP12.7 万元,地均 GDP7.1 亿元,财税收入占 GDP 的比重 12.9%。
产业聚集:2 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汽车制造),8 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 世界 500 强企业 122 家。
城市辐射升级
平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贸试验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西部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天府中央法务区。
改革:“ 新时代公园城市典范 ”入选中国改革典型案例、“ 双创 ”示范基地连续 3 年获国务院通报激励、 安公社区“ 五线工作法 ”获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案例 ”。
联动:联动省内 20 市州打造四川区域协同发展总部基地,探索“总部 + 基地”“研发 + 生产”“头部 + 生态”产业互动模式,拟入驻企业 380 余家。天府新区、两江新区联合组建十大产业联盟。
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可以和中国数字版权产业联盟起到相互配合的作用。
基地将为联盟吸纳更多优质企业加盟和培养复合型版权人才队伍,为联盟成员聚焦互联网版权大视野,厘清产品业务逻辑和版权运营机理,并在业务模式融合推进中,融入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应用场景的新型产业模式。
联盟本身也能为基地带来助推式的作用,令成都的数字版权活力得到释放,推动版权创新的发展。
对四川天府新区来说,接下来就将肩负国家级新区的责任和使命,大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发挥三大核心功能区优势,不断优化文创产业空间规划、城市形态和产业植入,以市场化机制、市场化手段整合聚集优势资源,坚持把知识产权特别是版权工作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贸试验区、西部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天府中央法务区等重大功能平台的聚集效应,以版权登记为突破口,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和版权经济发展,扎实抓好版权交易模式创新、版权价值转化提速和版权产业国际化等重点工作,全面形成以网络视听产业为核心、以创意设计产业为特色、以高技术服务业为支撑的版权产业集群。